《齐民要术》副词研究
作者: 尹兰兰  日期:2007-05-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副词 双音 齐民要术 
描述:本文以北魏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为语料研究对象,以传统词汇学、语言学史、现代语言学和语义学理论为指导,对该书的副词加以描写和分析。通过对其中某些副词现象作探讨,以期能够对《齐民要术》的副词面貌作一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而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帮助。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定义副词,列出各家看法。本文统计出《齐民要术》中副词202个,对其进行分类,计算出各自所占比例,并总结出这些副词中源于上古的和中古汉语新生的(包括新词新义和新的语法功能),藉以观察《要术》副词的面貌及特点。从中可见副词的使用在中古汉语时期还是单音节副词占明显优势。但这一时期副词系统又以双音词的产生为主要标志和主要发展趋势。 第二章,通过例证说明《齐民要术》中副词的发展演变。全章又分八个小节,分别介绍每一副词的次类。每一小节中,又分别从新产生的副词、旧词新用、新的语法功能和源于上古汉语的副词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和分析,并总结出每一类副词基本的语法功能。旨在探求副词在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中古汉语时期的发展演变规律。 第三章,对《齐民要术》中双音节副词作总结性概括。复音副词大量产生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构词方式上把双音副词分为联合、偏正、支配、重叠、重新分析复合式、附加式几个大类,并总结出双音副词的发展演变规律。 全文小结部分则是对上述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总结。希望能通过比较全面的了解《齐民要术》副词的基本语言面貌,为汉语副词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书研究材料。
汉唐间古农书的研究
作者: 孙颖  日期:2007-05-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农书 流传 农业 汉唐 
描述: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从两汉至隋唐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农学发展走上成熟道路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书数量显著增多,反映出汉唐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的方法和经验,标志着汉唐间农业的蓬勃发展。此时期的农书中许多科学原理应用至今仍然有效。本文针对汉唐间古农书作者、卷数、主要内容、存佚情况、版本进行研究,总结出古农书自身所拥有的特点和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汉唐间农书的概貌入手,分别概述两汉时期的农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书、隋唐时期的农书;其次以表格形式体现汉唐间农书的作者、成书时间、著录、存佚情况等;再次介绍汉唐间农书的流传情况,主要是对此时农书的各种刊本、辑本做尽量详尽的叙述;最后从农书看汉唐间的农业发展情况。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对汉唐间农书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力求准确与真实,便于学者了解和使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商代用水问题研究
作者: 周通  日期:2012-05-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获取方式 商代 用水问题 差异性 
描述:商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重要的一环,如何获取和利用水资源是商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考古资料,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商代用水问题进行深入、全而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七部分,包括绪论、商代的水资源、商代对水的应用、水的获取方式以及技术与废水处理、区域与城乡用水差异、商代环境与用水以及人居关系、结语。 商代气候总体上较现在温暖湿润,但有时出现干旱,呈时段性的上下波动。商代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甯,为商代生活、生产用水提供了保障。商代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用水占居主要地位,其主要来源为自然降水,同时还配有相应的排灌设施。商代又是手工业发达的国家,手上业部门繁多,技术精湛,手工业用水也是商代用水的重要方而。考古发现商代手工业遗址周围有水井出现,可以推测水井是手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生活用水也是商代用水最重要的方而。商代人口众多,城市繁荣无异加剧了用水量。从目前资料显示来看,商代生活用水主要表现在日常饮用、洗浴、城市美化、消防等,其来源以河流、湖泊、水井、水池为主。考古资料表明商代城市已有一整套给排水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商代人民不仅取水方便,也能及时排除废水。 区域不同,聚落规模不同,用水存在一定差异。商代中心区域是统治中心,人口多,城市规模大,用水量大。中心区域与地方区域、小型聚落相比取水方式多样,并且给排水设施数量多、规格高。商代南、北方地区气候不同,用水问题存在差别。首先,取水来源不同,如北方多取自地下水,南方多利用河流、湖泊水;其次,南方给排水设施没有北方完整,水井数量、深度、形制也与北方不同。环境与用水、人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排水设施增多,遗址居住时间长,国家繁荣;环境恶化,出现洪涝或干旱,给排水设施相应变化,迫使居址或都城迁徙,甚至国家灭亡。从用水遗迹的变化可以映射出当地环境的变化。通过对用水遗迹考察,商代气候呈现时段性上下波动状态。
《齐民要术》同义词研究
作者: 何科  日期:2012-04-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同义词 形容词 名词 《齐民要术》 动词 
描述:《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名著。《齐民要术》全书近十二万字,包括了农、林、牧、副、渔等各方面的生产、加工活动,词汇面特别是动词词汇面广、词汇量大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词汇面貌提供了基本条件。 目前,从语言学角度对《齐民要术》进行的语言研究刚进入起步阶段,其同义词研究尚无人问津。本文以《齐民要术》的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等实词同义词为研究对象,借鉴前辈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其中的同义词进行了系统梳理,共归纳总结出名词性同义词39组,动词性同义词92组,形容词性同义词26组,同时择取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11组同义词进行细致的辨析描写,以期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展示《齐民要术》一书中同义词的基本面貌,从而帮助我们对贾思勰时期的语言特点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专书语言研究提供一点可资利用的资料和理论。 本课题以缪启愉、缪桂龙两位先生校释、译注的《齐民要术译注》为底本,这也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好的《齐民要术》校注版本之一。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齐民要术》其书及其作者等相关问题做了介绍,着重对《齐民要术》在汉语史语言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对《齐民要术》在汉语史上的语料价值做了相关评述。 第二部分,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该部分主要对我国的同义词研究理论的历史与现状做了系统的梳理。 第三部分,课题相关问题的几点说明,该部分在上面两部分的基础上就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本课题的研究特点做了说明。 第四部分,《齐民要术》同义词研究,该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针对《齐民要术》中的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同义词做了系统梳理和构组,并在此基础上选取11组同义词从各角度做了具体辨析。 第五部分,《齐民要术》同义词形成原理的认知学探究,该部分从认知学角度对《齐民要术》中的同义词形成原理做了探讨。
< 1 2
Rss订阅